央廣網上海9月29日消息(記者趙勇、丁飛、吳善陽)據中國之聲《新聞縱橫》報道,上海自貿區,今天一歲了。一年前的9月29號,當上海楊高路,曾經的外高橋保稅區2號門,低調換上“中國(上海)自由貿易試驗區”幾個大字時,這塊占地28.78平方公里,只有上海面積226分之一、全國面積34萬分之一的狹小區域,一躍成為新一輪改革創新最火熱的“試驗田”。
  一年來,四大制度創新先行先試:第一次進入公眾視野的“負面清單”投資管理;以貿易便利化為重點的貿易監管;以資本項目可兌換和金融服務業開放為目標的金融創新;以政府職能轉變為導向的事中事後監管。如何處理政府和市場的關係,怎樣平衡開放與發展的步伐?上海自貿區為中國未來10年乃至更長時間的發展,提供最大膽、最有力的嘗試。
  從今天起,中央台連續三天播出特別策劃《自貿區,這一年》。今天先聚焦這片《改革高地上的“人”》,那些急切的創業者、興奮的投資者、理性的監管者,在精彩不斷的改革大戲中,他們有多少收穫,又有多少期許。
  在上海自貿區,人氣最高的地方叫做“進口商品直銷中心”,普通老百姓是最直接的受益者。直銷中心的殺手鐧是進口海鮮和水果。每天早上趕來排隊的人大多一進門,就直衝向生鮮專櫃,看準價格立馬搶入“囊”中:莫桑比克彩虹蝦兩公斤160元,阿根廷野生紅蝦兩公斤206元,只需一兩個小時,凍蝦、凍蟹們就被搶購一空:
  市民:汗滴滴的,哈哈哈哈。為了吃到好的海鮮,多排點隊吧。
  市民:大概7折、8折左右。品種比較齊全,一般平時看不到的這裡都有。我們住在江蘇,5點就過來了。
  因為自貿區,催生了“進口商品直銷”模式。和一般超市比,這裡勝在價格;和電商比,這裡勝在放心。當進口食品減去了以往中間批發商、進口商的流通成本,改變的,就是百姓的生活水準。  
  自貿區里企業千千萬,有的是應運而生的“新成員”,有的是坐享新政的“原住民”,還有的,是誤打誤撞的“喬遷戶”。外資企業——美藥典標準研發技術服務有限公司,就是第三類。在公司副總裁胡江濱看來,保稅區升級為自貿區,使他們獲得了沒有料到的“機遇”,更多了貼心的服務。
  管委會為每家企業安排了一位“聯絡官”。新政的傳達、制度的探討、企業的困境,全部都可以坐下來“談”。胡江濱的公司從事藥品標準制定,最需要的,就是那些“瓶瓶罐罐”的樣品們——能快一點到貨:
  胡江濱:今年4月,我們跟自貿區和我們對接的聯絡人說,想約海關領導,聽聽我們反映一些情況,有沒有一些政策能使我們流程辦得快一點。7月1號我們接到通知,他們正在開發一個保稅研發系統,專門針對我們這樣的企業。8月1號開始試運營。
  對於企業高管,聯絡官像一個“窗口”,一“點”對接,提供“一站式服務”。而對他們需要進口的產品,則是“一線放開,二線管住”,把事前的嚴格審批變成事中事後的監管。於是,胡江濱需要的藥品,通關時間從以前的兩周縮短到3天。當通關成本被簡化,改變的,是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的機會成本:
  胡江濱:你別看一個小小變動,對企業,時間就是很重要的優勢。
  記者:這個是您料到的麽?
  胡江濱:沒有,完全沒有,就是趕上了。中國的改革開放通常都給人帶來很多的驚喜。  
  這裡是自貿區綜合服務大廳。每天,36個辦事窗口齊齊開放,但來註冊或辦理業務的人依舊絡繹不絕。註冊官尚雲鳳“坐鎮”的是5號窗口,負責工商登記的“一口受理”。要在自貿區里新註冊一家公司,必須要過她這一關:
  尚雲鳳:現在的接待量是過去的5、6倍。因為人實在太多了,太多了,所以就得限號。要拿號。新註冊大概40、50家左右。
  記者:在自貿區註冊和在外面不一樣的地方在哪?
  尚雲鳳:流程肯定不一樣了。一表申報,一口受理。最大的優勢是負面清單,外資享受同等國民待遇嘛。
  “一表申報,一口受理”,指的是原先要先找商務委批覆、到工商交材料、拿到營業執照後再到稅務辦登記證、到質監辦企業代碼;而現在“合四為一”,由工商統一辦理。企業辦理的時間也有一個多月減少為4個工作日。
  除了時間和效率,外資企業最看重的是“負面清單”。今年6月修訂後,原有的190條減少到139條。“法無禁止,即可為”,這意味著,外企不能進入的領域進一步減少。當制度一再創新,給企業減負的同時,改變的,還有職能部門的工作方式:
  尚雲鳳:對我來說體力上肯定更累了。企業只是網上備案,基本上材料是由工商局核准的。企業到我這裡來,其實可能和它所敘述的東西,是不一致的。我肯定要幫它想辦法嘍。
  記者:您也確實能看到企業因為這些受惠?
  尚雲鳳:應該是的。否則不會這麼多人來註冊。大家還是看好這個國家。  
  這一年,這片2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每一項變革如雨後春筍---竄出地面,拔節生長,開枝展葉。排隊買海鮮的市民,辦企業有驚喜的胡江濱、忙碌著的註冊官尚雲鳳,一個更加開放、更加高水平的現代市場經濟體制,個人、企業、國家,在變革中一起盤旋上升。
  今年9月10號,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天津達沃斯論壇上回答記者提問:
  李克強:我們在上海搞自貿區的試驗,可以說它是一個改革的高地,而不是一個政策的窪地。我們定的時間表是,一年要進行總結,使上海自貿區創造的經驗可複製,能夠向全國其他地區逐步推廣。
  十天前,李克強總理在上海自貿區考察時,走進外高橋物流中心有限公司。小雨中總理一個人站在露臺上,撐著傘駐足遠眺。在他的對面,是被五顏六色、高高摞起的集裝箱堆滿的碼頭。後來,媒體為這張照片取名:《上海自貿區1歲啦!》  (原標題:【自貿區,這一年】改革高地上的人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kfoapxkxqr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